最近天命收到一個特殊的邀請,說是由於我對社會有貢獻,只需向某校交出贊助費,便可成為「名譽博士」。天命受寵若驚,正所謂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,我不認為自己對社會有什麼大貢獻,更不認為自己學識淵博。但我轉念一想:我是否真的需要一個「博士」頭銜呢?
當然不是。雖然當今是一個「學歷崇拜」的時代,但我也從來不對兩個兒子的「學歷」,有什麼嚴格的要求。我認為,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找到自己願意付出一生來研究的功課。
不知是不是言傳身教的原因,兩個兒子也從不被「頭銜」所綁架。大兒子讀大學後,對大學的教學模式沒有興趣,主動提出要學做廚師。我問兒子是否想做「大廚」,答曰「非也」:他並沒有開餐廳的雄心壯志,只想鑽研廚藝。他想環遊世界,通過工作假期等機會,來學會如何與各種食物「相處」。
如此逍遙,頗有莊子的意味,但他又比莊子更「入世」一點,有自己所追逐的目標,為父只替他高興。
小兒子也是「知識控」,在大學時讀純藝術,推測到世界將會有巨大變化,便去參加有關人工智能的課程。讀來為何?不為頭銜,只為擁抱知識,且將來還想去別的地方讀哲學。他不會對自己的將來設限,以後或許是想做教授、學者或作家。無論如何,最重要的是,兩個兒子都知道自己內心最想要的是什麼。
作為一個從未強迫兒子讀名校的父親,當有人請我去「領取」博士頭銜時,我實在提不起興趣。反觀天命自己,若得到一個頭銜,不會令我高興太久,皆因我最想做的事,並非享受剎那的虛榮感,而是暢遊書海,鑽研各種知識。若能用錢「買」到更多知識和啟發,天命大概會願意嘗試。但若只是頭銜一個?不了,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