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從現在開始,還可以嗎?」
閣下在人生中聽過、說過多少次這句話呢?是小學生暑假最後一天,怕開學交不及功課,開始瘋狂「趕工」時?是中學想要開始認真學唱歌,男 孩 子卻 擔 心自己已經 變 聲 時?是大學後悔沒有選擇夢想的專業時?是人到中年,想學新的技能,又怕已經錯過學習的最佳時機?
一位六十歲的客人,想拜託天命為他看八字,卻不知我會否答應。這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,是一個沉重 的疑問:我的人生到了某個 歲 數,若想繼續努力,還有新的希望嗎?當時天命不假思索,馬上回答︰當然可以!
首先,現在醫學、科技發達,人類壽命要到達八十歲,甚至一百歲以上,絕不稀奇。對生命中餘下的二十多年,乃至四十多年有自己的規劃,天命不但不會拒絕,而且還會恭喜你:你對人生仍有計劃,有一顆不想退休的心,當然可以繼續算命,幫助自己趨吉避凶!
退一步說,無論年紀多大,壽命會有多長,最終決定自己精神狀態的,歸根到底還是自己的內心。天命也有一些年長的朋友,仍然很有活力、鬥心,每次有新的想法和計劃,還是像個年輕人一樣,既興奮又忐忑。可別忘了,世界聞名的KFC快餐,也是在其創始人六十多歲時,才正式獲得營業權!所謂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礙,來自閣下的內心。即使真有「障礙」,也可以另找出路,而非坐以待斃。
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,其實對於生活的焦慮,多數跟隨着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。少年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,都有自己的憂慮,都會懷疑自己「來不及」。近日在網絡看到著名電影人張艾嘉的訪問,她提到自己在這個年紀繼續做導演,雖然有時也會感受到身體狀態不能如年輕人一樣「逞能」,但是創作的新鮮感,或是發現自己還有許多東西「不懂」時,感覺非常年輕。
因此,無論是年輕人擔心自己懵懂無知,或是長者擔心自己為時已晚,不妨換個想法:這種忐忑擔心、對人生充滿好奇的感覺,不正是「年輕」的特徵嗎?